|

|
徐海娜
|
|
博士,副研究员 |
|
办公地址:山东大学(威海)南辰楼1509 |
邮邮箱箱:xhn918@163.com |
个个个个人履历

徐海娜,女,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法学硕·博士学位,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,副研究员,《东亚评论》执行主编,首尔大学国际大学院访问学者(2022-2023)。
个个个学术兼职

《东亚评论》执行主编
个个个研究方向

美国政治,美国政治文化,比较文化等
个个个主讲课程

人工智能与国际政治,美国政治文化专题
个个个科研成果

一、个人专著等 |
|
>《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—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》,中央编译出版社,2011年,独著。 > 博士后出站报告:《好莱坞与美国软实力》,2012年。 |
二、参与编著
|
|
>《国际关系梦工厂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8年,第一副主编。 >《美国社会中的政治无意识与文化自觉——以2012年超级碗克莱斯勒广告为例》,载《话语与国际关系:国际政治语言研究》,孙玉华主编,时事出版社,2015年。 >《好莱坞与美国软实力:好莱坞与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》,载《中国梦与世界软实力竞争》,北京:外文出版社,2014年。 |
三、文章
|
(一)学术论文 |
|
>《美国“塑造”战略下的亚太网络安全格局转型》,《国际论坛》2025年第1期。 >《韩国“勺子理论”背后的社会阶层分化》,《世界知识》,2024年8月。 >《拜登政府的激进社会文化政策及其国内博弈》,《当代美国评论》,2023年第4期。 >《大国控制国际组织何以成败——以美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政策为例(2020-2022)》,《太平洋学报》2023年第11期。 >《美国保守主义的演进、现状及困境》,《美国研究》2023年第2期。(人大复印资料·《国际政治》2023年第7期转载)。 >《拜登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新发展》,《当代世界》2022年第12期。 >《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的根本性变化》,《美国研究》2021年第6期。 >《拜登政府能否弥合美国社会分裂?》,《当代世界》2021年第4期。 >《特朗普的“政治正确”:美国利益就是一切》,《当代世界》2017年第5期; |
(二)主要报刊文章 |
|
>《忧世之心 笑骂之言 劝善之意——读<桃花扇底看前朝>》,载《学习时报》,2016年5月5日。 >《从早期历史因素看美国电影中的中产阶级的价值观》,载《学习时报》,2012年1月29日。 >《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生成的历史因素》,载《学习时报》,2011年10月31日,郑永年,徐海娜。 >《暴力与骚乱背后的身份认同与经济分配》,载《学习时报》,2011年8月29日。 >《马基雅维利的诱惑》,载《法治周末》,2012年3月8日。 >《创建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影视文化》,载《学习时报》,2011年8月15日。 >《从<波斯王子>到好莱坞的东方想象》,载《学习时报》,2010年7月5日。 >《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——晚清中央外交体制的演进》,载《学习时报》,2006年1月16日。 |
(三)综述文章等 |
|
>《名家荟萃,深入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,寻求东北亚困局之破解》,载《当代世界》公众号,2017年9月21日。 >《全世界都渴望了解新时代的中国——第七届中国学论坛外国学者观点拮英》,载《当代世界》公众号,2017年12月20日。 >《聚焦中华复兴 探索中国道路——“中华复兴与中国道路”学术研讨会》,载《当代世界》公众号,2016年7月26日。 >《在理论与实践之间—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暨“一带一路”推进思路会议综述》,载《当代世界》,2016年第4期。 > 国际形势大事述评8篇,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,载《当代世界》。 >专访新加坡大使等。 |
四、译作
|
|
>《超凡领袖的挫败:文化大革命在武汉》,作者:王绍光,香港:中文大学出版社,2009年,第二译者。 > 翻译《变化世界中的多元化治理: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》,作者:马丁•雅克,《当代世界》,2015年第2期。 > 翻译《中国的崛起及其意义》,《当代世界》,作者:张蕴岭,2012年第4期。 > 翻译《解析“占领华尔街”运动》,《当代世界》,作者:哈维•朝定,方俊青,2011年第11期。 > 翻译《从美国人的对华态度看中国的文化外交》,《当代世界》, 作者:哈维•朝定,方俊青,2011年第7期。 > 采访、翻译《努力架起连接布拉格和北京的友谊与合作之桥——专访捷克驻华大使利博尔·塞奇卡》,载《当代世界》,2014年第6期。 |
五、参与科研活动 |
|
> 2024年,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《美国对我国数字技术标准主导权竞争与应对研究》,负责人。 > 2024年,国家部委委托项目,负责人,项目成果被采纳。 > 2020-2022,国家部委委托项目3项,负责人,其中两项成果被采纳。 > 《后危机时期影响美对外政策走向的内外因素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》,第二负责人,国家部委委托项目,成果被采纳,2011。
|